今年的夏季,陸續有大朋友/小朋友都反應,出現了一些俗稱"火氣大"的狀況,簡單來說包括:
頭皮毛囊炎,
口角炎,
口腔潰瘍,
頻頻流鼻血,
臉上長痘痘,
身上起了一片一片特別紅特別癢的丘疹,
比平常更厲害的便祕,
甚至痔瘡發作腫痛,便血,
或是,泌尿系統發炎,小便刺痛灼熱甚至尿血... 等等,
歸究原因呢?大致可以分為2個方面:
1. 生活作息改變。因為防疫在家,減少外出,整天待在乾燥的冷氣空調房,較少活動,更少流汗,皮膚的代謝廢物較容易累積,再加上比平常更晚睡,使用更長時間的3C產品(盯著螢幕更容易燥熱),或吃了比平常更多的零食,餅乾,炸物,甜點,高熱量(因為壓力大,情有可原),抑或只是多吃了芒果,最後就導致身體整體傾向於"容易發炎"。
2. 整體氣候因素。也許大家忽略了一件事,也許因為一直關注今年新冠病毒在台灣突然竄起的疫情,但實際上,今年夏天的氣候偏於乾熱,燥熱,特高溫,這種異常的大環境,姑且不論對傳染病的病毒生存是好是壞,但對於居處在其中的我們,一定是負面的影響。
如果您和孩子們已經出現了上述的身體狀況,該怎麼自我調適呢?
1. 飲食方面:一定要比平常補充更多的白開水,飲料不算,白開水還是要喝。當然盡量避免上述高熱量和燥熱食物,同時,在新鮮蔬果裡面,偏於寒性的瓜果類,反而要稍微增加攝取的比例,例如:西瓜,火龍果,奇異果,柑橘類,空心菜,小黃瓜,瓢瓜等,至於季節性的芒果,就只能忍耐少吃了。
2.生活作息:我們不只一次說過,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,身體"養陰"的最天然途徑,所以不論大人小孩,防疫再怎麼苦悶,也要有充足的睡眠。至於運動,對於這個燥熱引起的火氣而言,運動的目的不是要很劇烈,大汗淋漓,然後身體脫水,又狂灌冰飲(我們提醒過,現在沒事,小心入秋時呼吸系統反撲),相反的,這時運動的最佳狀態不是空調房的的運動,是在清晨或傍晚,在戶外通風處,做些散步或是簡單的體操,導引功法,都可以,以微微出汗,毛孔暢通為原則,最好是天天做,形成規律,把身體裡面過多的"熱"排出來,如此才是平衡體質和免疫力的好方法。
#後疫情時代
#新型態正常生活
#微養生
#微防病